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 20253-11
    液相激光烧蚀法plus微流控提高纳米结构制备效率

    液相激光烧蚀法plus微流控提高纳米结构制备效率纳米材料的出现令人类第一次从微观层次主动设计、开发材料,从而向分子原子尺度控制材料性能跨越。例如,2016年科学家用纳米材料研制出“超级镜头”,即比一张纸还要薄的透镜,图像质量还和当前世界上先进的光学成像系统相当。作为一种环保、低选择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激光液相烧蚀法利用脉冲激光对浸没在液体中的靶样品进行烧蚀,直接在液相环境中制备出微纳米结构,成为了纳米材料制造业的“新宠儿”。但是,这项新技术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等缺陷。近日,...

  • 20253-10
    基于LED的高速可见光通信

    2000年,可见光通信(VLC)的概念被提出,在照明的同时也可用于高速通信。到2018年,半导体照明(普通发光二极管,即LED)普及率将达到80%。基于LED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望为VLC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与其他无线技术相比,VLC有以下明显的优势:1)白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小,室内白光LED的功率之和高达10W以上,使VLC具备了非常高的信噪比,为实现高速通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白光和射频信号不存在相互干扰,无电磁污染,可应用于核电站、机舱、医院、工业控制等...

  • 20253-7
    光纤传感成就世界上聪明的大坝

    一提起大坝,人们的直观反应是钢筋混凝土的笨重的庞然大物,但是,云南省的溪洛渡大坝(如图1)却凭着智能化建设协同平台这一“大脑”,指挥着埋藏在坝身内约8000个监测原件、2.4万米测温光纤和2万根水管,被称为“聪明的大坝”,其测温光纤好似大坝的“温度计”,有什么“头疼脑热”能够自动感知,创下了浇筑混凝土680万立方米未出现温度裂缝的纪录。图1溪洛渡大坝(图片来自网络)光纤测温技术是利用光纤的温敏特性,当光纤周围任何一处地点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光纤都能很快地感应到这种变化。光纤既能...

  • 20253-6
    1.55μm近红外和2.1μm中红外片上隔离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离子切片技术,成功地验证了在硅基底上制备高光学品质铁石榴石磁光薄膜的可行性,并展示了其在片上光隔离器中的潜在应用。研究团队采用钇铁石榴石(YIG)晶体,掺铋铁石榴石(BIG)和新开发的YIG陶瓷作为基材,分别探究了115keV能量和2E16剂量He+离子注入下的离子与缺陷分布,并通过起泡实验证明了YIG陶瓷与单晶材料通过离子切片技术实现百纳米级薄膜制备的可行性。与单晶相比,YIG陶瓷具有生产成本更低、生长周期更短和具备大尺寸制备潜力等优势,更适合基于离子...

  • 20253-5
    【资讯】上海光机所在掺钕钪酸钆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激光晶体研究中心杭寅研究员团队在掺钕钪酸钆(Nd:GdScO3)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Nd:GdScO3crystal:Polarizedspectroscopic,thermalproperties,andlaserperformanceat1.08µm”为题发表于OpticsandLaserTechnology。Nd:GdScO3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具有声子能量小、对结构畸变耐受性高、...

  • 20253-4
    低功耗薄膜铌酸锂微环声光调制-光波共振“遇见”声波 | 前沿进展

    研究背景集成声光子技术在经典与量子信息转换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是光子集成回路领域的新兴方向,近些年备受关注。高效的微波-光波转换对于微波信号处理、量子比特传输和光机械传感等应用至关重要。片上集成声光调制器作为实现这一转换的关键元件,其性能主要依赖于波导材料的压电和光弹性效应,以及器件结构的设计。当前,基于氮化铝(AlN)、铝钪氮(AlScN)、砷化镓(GaAs)、磷化镓(GaP)、氮化镓(GaN)、锆钛酸铅(PZT)等多种压电材料的集成声光调制器已被陆续报道,但在满足不同微波...

  • 20252-28
    可溯源、可定位、可量化提升光纤激光系统光束质量

    光束质量是光纤激光最重要的空域评价指标之一,本质上由光纤系统内部横向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在输出端的叠加状态决定。提升光束质量的关键在于对系统内部的模式特性进行精确分析,进行“对症下药”,从而实现有效模式控制。面对庞杂的光纤激光系统(通常包含多种光纤和光纤器件),现有模式分析方法虽然具备高速、高精度光场分解的能力,但是只能客观评价输出状态的好坏,并不能“追根溯源”地分析系统内部模式退化的关键“症结”所在,因而无法精准指导模式控制。近期,国防科技大学周朴研究员、黄良金副研究员...

  • 20252-27
    【资讯】基于固液界面动态双电层的机械能产电新途径

    随着微小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以及低能耗分布式传感器需求与日俱增,在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进而为低功耗电子产品供能并发展自供能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电磁发电需要复杂的设备,同时,基于固固界面的摩擦产电在长期摩擦过程中存在材料磨损问题。有研究发现,基于固液界面动态双电层的机械能产电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动态双电层产电机理尚不明确,产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朝旭团队利用离子液体部分溶解和融合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制备了具有高压缩回弹...

共 309 条记录,当前 3 / 39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